成都市金水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破解基層“老大難”問題
成都市金水區依托智慧成都城市大腦系統,扎實推進“一碼解糾紛”試點工作,構建黨建引領、聯動融合的治理格局;推行數據主導科技支撐的治理模式;打造覆蓋基層、資源集聚整合的治理載體;建立了線上線下聯動發力、互補一體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實現群眾反映訴求由“四處跑”“線下跑”向“線上調”“掌上辦”轉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線上全鏈條定紛止爭
“一碼解糾紛”智慧矛盾調解平臺依托“鄭好辦”APP,運用數字化手段,聚焦訴源治理,以數字賦能助力形成線上矛盾糾紛化解全鏈條。
線上調解機制。成立區、街道、社區(村)三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專班)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工作;在區委政法委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方案制定、平臺管理和督導落實工作;區綜治中心定期根據階段性矛盾糾紛錄入數據進行溯源分析、態勢感知,分析現階段影響安全穩定較大的因素。群眾掃碼錄入矛盾糾紛,可根據糾紛類型選擇由屬地社區或者有關區直部門辦理化解,目前設有市縣鄉村共用平臺,各級管理員、受理員、調解員所賦權限不同,按照“誰分配、誰督辦、誰受理、誰反饋”原則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實現精細化管理。
調解隊伍建設。設置區級平臺管理員2名,街道平臺管理員17名,社區(村)受理員217名,通過分級設置,構建了依托網絡聚焦網格的調解工作專班。累計錄入調解隊伍1762人,以“三官兩員進社區”活動為抓手,組建金水特色的“6+N”線上調解隊伍(“6”即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社區專職調解員、社區網格員;“N”即兩代表一委員、社區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推動形成訪調、仲調、專調、訴調、政調等數據共享、有機銜接的矛盾糾紛化解隊伍體系。
線上調解成效。累計錄入服務機構289個,涵蓋214個社區(村)、17個街道、部分區直單位;累計錄入調解隊伍1745人,調解隊伍力量位居全市前列;累計錄入矛盾糾紛1749條,調解成功1617起,調解成功率92.4%,讓辦事群眾少跑腿、信息數據多跑路,真正讓解紛服務“在線”,基層矛盾“掉線”。基本實現70%的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村),95%以上的矛盾糾紛在三級中心得到實質性化解的既定目標。
線下全要素上下聯動
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網式跟蹤、一體化研判”的思路,金水區完善“資源集成、數據引領、三級覆蓋”的全要素社會治理機制,打造區、街道、社區(村)線下三級相貫通的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綜治中心)。
中心工作格局。區級中心由政法委工作專班牽頭負責,匯聚信訪、司法、法院、檢察院、公安、人社、教育、衛健、住建、退役軍人事務、城管、執法以及工會、婦聯等與群眾利益訴求息息相關、社會矛盾糾紛多發重點領域的工作職能部門,將原來分散在多部門單位的矛盾糾紛調解、公共法律服務、在線司法確認等功能,統一集聚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構建“一超市六平臺九大功能區”,實現“多中心”向“一中心”積聚,“一中心”兼備“多功能”,形成綜治中心統籌協調、職能部門具體辦理、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協同的大工作格局。
事件流轉與多元調處機制。鼓勵專業性行業調解組織、社會性第三方調解機構進駐中心,引導“兩代表一委員”、工會、婦聯、平安金水志愿者等群團力量開展活動,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參與、流轉和調處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對于簡單的信訪問題和矛盾糾紛“分科診斷”,對于復雜疑難問題“全科會診”集中攻堅,讓矛盾糾紛化解由物理聚合向化學反應轉變,形成“橫向連接到邊、縱向貫穿到底”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真正實現群眾利益訴求、糾紛解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中心工作成效。一是健全完善領導機制。中心成立以來,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每月固定在中心召開全區信訪穩定安全生產全區(擴大)會議,分析研判形勢,制定針對性工作落實舉措;區委政法委書記每周組織入駐部門主管副職召開聯席會議,專題研究運行過程中的各類共性問題;區級領導每天排班現場接訪群眾,聯合有關部門分析研判當天信訪事項、調度街道接訪情況,形成了“日會商、周研判、月分析”的社會治理領導機制。二是理順上下聯動機制。通過搭建三級綜治中心平臺,形成了區、街道、社區(村)三級縱向貫通的矛盾化解渠道,以1個區級綜治中心輻射帶動17個街道、174個社區、40個行政村共232個綜治中心場所的“有型+有效”全覆蓋網絡,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運行以來,共化解矛盾糾紛1421起,研判重點問題136個。處置各類信訪案件87起涉及743人,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共調解成功數414件;經過訴前調解,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并申請司法確認案件53件。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2件;辦理律師歸檔案件1227件。
多元全閉環協同作戰
成都市金水區牢固樹立“一張網”與“一體化”思想,推動線上“三級平臺”與線下“三級中心”有機融合、數據協同,形成“縱向分級調處,橫向多元化解”的全閉環社會治理綜合體系。
暢通網絡渠道,實現空間“零距離”。一方面充分調動各方調解資源,多途徑、多渠道引導群眾以“掃碼解糾紛”形式來表達利益訴求,反映問題、解決矛盾糾紛,提高糾紛化解效能,讓“一碼解糾紛”成為“最多跑一地”的靈魂和技術支撐,實現群眾簡單矛盾糾紛“最好不用跑、案結事又了”;另一方面著力通過選樹利用視頻調解、多元化解等方式的線上掃碼解紛精品案例,以此為工作導向,提高調解員使用信息化、智能化平臺系統的能力,形成多部門線上聯動合力,增強為群眾解紛紓困能力;同時注重總結提升,開展宣傳推介,進一步宣傳“一碼解糾紛”功效,提高群眾對掃碼解紛的知曉率、使用率。
凝聚多元合力,實現辦事“零障礙”。線上突出“網格化”處理簡易矛盾糾紛,線下突出“協同化”處理復雜矛盾問題。線上由“一格一警一干一專一群”作為主要調解力量,線下匯集政府各職能部門、社會各界力量、群團各類資源,凝聚起化解矛盾、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讓“最多跑一地”成為“一碼解糾紛”的堅強后盾,實現群眾復雜矛盾“訴求有人管、工單有人接、問題有出口、全程無堵點”,確保群眾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全覆蓋、零障礙。
壓實考核機制,實現矛盾“零上交”。一是充分發揮平安建設考核指揮棒作用,明確考核內容,確立考核標準,細化考核指標,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論英雄”,切實做到有功必獎,失職追責。二是通過建立“三零創建”、“一碼解糾紛、最多跑一地”等平安建設重點工作專項督導機制,定人定崗定責,線上線下雙線督辦,采取“三督兩查一排名”(實地督、通報督、督,網上查、調卷查,打分排名)的方法,每月跟進督查,每日匯總研判,在鄭政釘工作群通報情況、下發整改工作提示、跟蹤處理情況。三是通過建立實地指導幫扶機制,定期到各街道、社區(村)了解工作開展情況,幫助解決問題困難,根據當地實際研判工作方向,真正做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問題隱患消除在萌芽、把群眾吸附在當地。
金水區委書記張紅偉說:“去年以來,成都市金水區上三級萬人訪量同比下降5.7%,創歷年最低,實現“化解成功率上升,信訪訴訟量雙降”的良好局面?!保ㄗ髡呦党啥际薪鹚畢^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李力)
(責編:楊曉娜、徐馳)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